查看原文
其他

帝国时代 — 乌孙古道

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-12-19
前面有朋友说了,被称之为“乌孙古道”的道路,并不止于“夏塔古道”一条。的确如此,理论上一端能够连接乌孙的道路,都可以称之为乌孙古道。鉴于乌孙在天山腹地及北麓,那庞大的领土面积,这些道路的数量并不会少。由于行政分割的原因,那些连接中亚国家的道路,并没有成为国内研究者的目标。被户外旅行者所考据出来的,争夺“乌孙古道”名头的,仅仅是国内的一些道路罢了。至于这些道路,对乌孙人的政治、生活,分别起了多大作用,更多的只能是推断了。  一般情况下,一道古道的追捧者(特别是当地政府),都喜欢将自己境内的古道,和那些重大历史事件挂钩,以此来提升当地的旅游资源。在这种情况下,曾经穿越天山,入境乌孙的玄奘、细君公主、解忧公主等,就被迫在不同地点,一趟趟的穿行于天山了。鉴于历史记载大多数时候,并不会提供准确的信息,所以这种争抢名人的行动也不会真的有结果。至于我们,倒不必有这个包袱,一定要加入这场争论。对于一个讲战略的帖子来说,知晓当中的地缘规律才是最重要的。  就在山地中找寻道路这件事来说,有三个大原则可供大家参考:一是每两个相邻的地缘板块,都会有相应的道路相连通。我们一直说路是人走出来的,哪怕象蜀道如此艰难,都能够被开拓出来;二是绝大部分的道路,都要利用现有的谷地。由于谷地的地势原因,这些谷地通常又会是有河流通过的“河谷”。最好的选择,是在分水岭两侧,找到源头相近的两条河流,以尽量多的沿天然河谷穿行,缩短在分水线上的行程。  这些原则,我们在之前的内容中其实都已经写到过了,今天只不过是做一个总结。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,并不能象户外徒步旅行者那样,去亲身考察可能的道路(那些可以从周边居民那里,收集信息)。但如果有河流显示清晰的高清地形图,这项工作也可以在电脑前,完成前期的推定工作。这也是为什么,最近做的图多是高精地形图做底图的原因。希望能够在地图资源匮乏的情况下,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。  好了,回归正题。不管有多少道路,去争夺乌孙古道之名。我们今日所展示的,只是那些穿越天山主脉,将乌孙与天山南麓相连的道路。依照我们刚才所定立的原则,那条曾经被乌孙、龟兹所使用过的“夏塔古道”,就是一条通过“夏塔河”、“木扎尔特河”沟通伊犁河谷的精华部分——特克斯河谷,与天山南麓的拜城盆地的通道。  很显然,仅从此段天山的高度以及南北纵深来说,夏塔古道就不是一条常人能够翻越的道路。即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,执政者也没有尝试沿这条古道,开辟一条公路。也正因为这样原生态的环境,它成为了户外旅行者所热衷探险的一条道路。现在的问题是,以拜城盆地东西纵深三百公里的距离来说,夏塔古道是不是唯一被使用过的道路呢?答案也是否定的。因为在拜城盆地的中东部,还有一条古道连通特克斯河谷的中部。这条古道目前被户外旅行者们,命名为“包扎墩古道”。  与夏塔的命名原则不同。“包扎墩”并不是一条河流之名,而是分水线高点的名称。在西域,这样高点通常被命名为“达坂”。支撑这条道路曾经存在的证据主有有二:一是分水线附近的一片高山牧场,直到今天,仍然有哈萨克牧民(他们是最有资格,继承乌孙文化遗产的民族)在此越冬;另外就是包扎墩一带据称被发现有乌孙人建立的军事据点。  为包扎墩古道玩接龙游戏的两条河流,北部汇入特克斯河的那条,叫做“科克苏河”;南部那条,则是最后也木扎尔特河合流,成为龟兹川水的那条“克孜尔河”(具体是克孜尔河上源之一的“博孜克日格河”)。至于说到底夏塔古道还是包扎墩古道,是当年乌孙连接天山南麓的主线路,就不是一个历史问题了。它们谁能获得玄奘、细君公主这些名人资源,更多取决于今日的地缘博弈。因为今天的特克斯峡谷,在行政上是被一分为二,分别为西部的昭苏县、东部的特克斯县所辖。而夏塔河、科克苏河所指向的,也分别是这两个县。  在我们分析乌孙之时,特克斯河谷曾被认定为是乌孙的核心之地。由于伊塞克湖盆之南的“赤谷城”,是有历史明确记载的,乌孙都城所在。因此特克斯河谷也被研究者认为,是乌孙王室都族夏牧场所在。由此,也出现了所谓乌孙“夏都”的争夺。从技术上看,如果乌孙夏都最终被确认在了昭苏县,那么夏塔故道就被可能顺其自然的被认定成为乌孙通南疆的主干道(也就在争夺那些名人资源的博弈中,占得先机了);反过来,如果特克斯县成了夏都所在,那些包扎墩古道就会显得更重要了。说起来,古道之南倒是清静了许多,反正两个出口都在拜城县。  不过拜城和渭干河流域也并非完全能够垄断乌孙——龟兹古道的文化遗产。因为事实上,还有一条由库车出发,经由库车河的道路从龟兹方向指向乌孙,只不过从这条道路进入乌孙,并非直接接入乌孙核心的特克斯峡谷罢了。由于特克斯峡谷之南是天山主脉所在,无论夏塔古道还是包扎墩古道,穿越起来都十分困难。如果只是用作通信一类的事情,倒不失为两条快速通道。但要是支撑一条商贸线或者战略补给线的话,就相当困难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天山腹地有一个高山盆地以为中继的话,穿越山脉的困难就要降低许多了。事实上,特克斯峡谷、伊塞克湖盆本身也在起这样的作用,为进入图兰低地的旅人提供战略补给。  横亘于拜城盆地和特克斯河谷两块低地之间的这段天山主脉,又被单独称之为“哈尔克山”。  我们很容易发现,结构紧密的哈尔克山腹地并不存在这样的高山盆地。不过当我们把视线稍微向东偏一点,就会发现一块我们曾经分析过的高山盆地——尤尔都斯盆地。作为开都河的集水区,尤尔都斯盆地腹地拥有非常充足的水资源。这也使得它有另一个让人神往的地理标签——巴音布鲁克草原。  如果从拜城盆地出发,不是将目地的直接定位为特克斯河谷,那当年从龟兹方向出发的商旅、军队,完全可以从沿着盆地的东部边缘,翻越越哈尔克山东南方向的“霍拉山”进入尤尔都斯盆地。仅从纵深来看,我们也能感觉出,穿越霍拉山的难度要小于哈尔克山。更为重要的是,尤尔都斯盆地本身的面积足够大。当你欣赏完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美景,并接受沿途部落的补给之后,很容易就能够把盆地北部那条狭长的纳拉提山胆甩在后面,进入伊犁河谷的东端。  既然霍拉山实际是尤尔都斯盆地的边缘山地,那么想进入这片美丽的草原,就需要找一条发源于霍拉山,并最终流入拜城盆地以及南部三角洲地带的河流,帮忙标定道路了。这条河流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,就是库车河。这条发源于霍拉山西南麓的河流,并没有进入拜城盆地腹地与木扎尔特河流域合流,而是沿着东部边缘流淌,并独立穿透“却勒塔勒”造就库车绿洲。这种地理结构也直接影响了今天的行政结构。因为库车河的存在,却勒塔格东部的这个角并没有归入拜城县,而是成为了库车河的一部分。要是库车人说,当年两位公主是经由自己境内进入伊犁的,他们可能会更有底气。因为比起夏塔、包扎墩古道来说,这条道路虽然绕远,但通行难度相对要低一些。以至于红色中国在选择穿越天山,直接连接南北疆的道路时,也选择了这条线路。由于道路的另一头,又穿越了一次天山进入了准噶尔盆地南沿的“独山子”(目前为克拉玛依市的一个区),所以这条乌孙古道今天的名字,也叫“独库公路”。在国道序列里,它又被称之为217国道。  现在的情况比较清楚了。如果龟兹人想直接进到特克斯峡谷去觐见乌孙上层的话,他们可能会选择夏塔或者包尔墩古道。而如果是需要在大量人力、物力流通,那么尤尔都斯盆地会是一个不错的中转站。也就是说,二千多年前的龟兹人,最起码应该有三条道路与乌孙相连。当然,是不是真的只有这三条道路呢?谁也不敢肯定。按照我们之前所分析的,寻找道路的地缘规律来看,夏塔河与科克苏河之间的“阿克牙孜河”也同样有机会将乌孙人带到哈尔克山分水岭。而在山那边,木扎尔特河流域的喀普斯浪河、台勒维丘克河,都有机会完成这个接应任务。也许有一天,某位户外旅行者走通了这条道路,甚至在沿途发现的历史遗迹。就又会增添一条“乌孙古道”了。  乌孙古道在一个区域里究竟有其实多少条并不重要。我们所关注的重点,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地缘关系,道路只是作为当中联系纽带存在的。道路越艰险,双方发生地缘矛盾的机率也就越小,越能互相保持独立。不过从乌孙的角度来说,他们的核心之地并不止于伊犁河谷。对于他们来说,领地内还有有一个重要性与伊犁河谷不相上下的高山盆地。这就是伊塞克湖地区。那么伊塞克湖地区对应的天山南麓绿洲是不是龟兹之地,两个板块之间的沟通,又主要通过什么路径呢?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